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臨床健康心理治療
Clinical health psychology: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理學院  心理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耀盛 
課號
Psy7266 
課程識別碼
227 M93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南館S217 
備註
限本所臨床組研究生、經授課教師同意後選修。與沈志中合授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1.「臨」是「此在」 (Dasein)之蘊涵義。「床」者,可坐、可歇,可倚、可息,可安,可臥、可眠,是生活之處境。「健」,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引伸為以天為法,自然規律,有所作為;強健有力的規律者、作為者。「康」,《說文解字》,穀之皮,無槽糠,引伸為潔淨,承平時期的安樂。本課程將從臨床健康相的關鍵詞,如文明、幸福、壓力、因應、疾病、創傷、疫病、悲悼、倫理、療癒、臨終等,進行概念知識的反思與探討,以連接後續的知識與處境通達的治療行動。
2. 精神分析對人類文明的未來從來不抱持天真的進步主義。因為當中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,亦即人的反社會、反文化的破壞傾向。若人類文化的本質在於主宰大自然以獲得生命所需的利益,進而透過適當的利益分配避免社會組織可能的危害,那麼文化問題的核心就不在物質的豐富或貧瘠,而是在人的心靈在社會化的必要犧牲之下是否獲得慰藉。然而,無論是寄情於文學、藝術或宗教,這樣的心靈慰藉難道不是如佛洛伊德所說,是建立在一種錯覺之上?倘使文學、藝術與宗教確實振奮了人心,讓生命感到和諧、幸福,那麼為何對現狀感到不滿、不快樂的人仍為數眾多?雖然精神分析揭露了文明的錯覺,但作為一種心理治療,它必然也涉及了好壞、是非、善惡等倫理判斷的向度。換言之,精神分析治療的許諾難道不也是一種「錯覺的錯覺」。
3.健康心理學發展的歷史很短,但這門學科已然產生劇烈和快速的變化,仍有很多尚待學習、拓展的領域。本課程將呼應此尚待學習領域的訴求,開展相關心理介入與心理療癒議題,並進一步接合至未來的專業發展生涯和訓練軌道。
 

課程目標
1.本課程目標,深化「生物心理社會靈性健康模式」(Bio-Psycho-Social-Spiritual Model of Health)的反思應用,並以「議題取向」策略,探究臨床健康心理經驗,開展人文臨床與健康的心理療癒層面之實踐。
2.關注不同性/別健康的意涵,以及生命全程(life span)發展階段,個人對生活的整體感受,集體脈絡和個人處境的健康/疾病觀點,尤其疫病時代的身心議題,進而轉化心理治療層面的認識,亦是重要學習目標。
 
課程要求
1.上課以講述、啟發、參與式討論為主。修課學生分成四組,各組依序期中口頭報告書本的指定章節與指定的文獻一次。
2.閱讀指定的讀物和教材,參與課堂討論和主題報告。
3.按時完成各項作業,並參與相關教材討論與評論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Brannon, L., Updegraff, J. A. & Feist, J. (2022). Health Psychology: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and Health, 10th Edition. US: Cengage.
Sigmund Freud,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 (1927c) G.W., XIV : 325-38. / 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. S.E., XXI, 3-56
--,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 (1929 [1930a]) G.W., XIV : 421-506. /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. S.E., XXI, 59-145
 
參考書目
(1)
疾病的隱喻(Illness as metaphor ; and, AIDS and metaphors)作者:蘇珊.桑塔著。原文作者:Susan Sontag 。譯者:刁筱華 出版社:大田。

(2)
照護的靈魂: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(The Soul of Care: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)作者: 凱博文。原文作者: Arthur Kleinman。譯者: 王聰霖。出版社:心靈工坊。

(3)
聆聽疼痛:為痛苦尋找話語、慈悲與寬慰(Listening to Pain: Finding words, compassion, and relief )。作者:大衛.畢羅(David Biro)。譯者:彭榮邦。出版社:木馬文化。

(4)
生死學十四講 作者: 余德慧,石佳儀。出版社:心靈工坊。

(5)
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(The Body Keeps the Score)。作者:貝塞爾‧范德寇(Bessel van der Kolk)。翻譯:劉思潔。出版社:大家出版社。

(6)
重新凝視失落:哀傷治療技術的衡鑑與介入(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: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)譯者: 翁士恆。編者: 羅伯特.奈米爾(Robert A. Neimeyer)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 。

(7)
心理韌性的力量:從創傷中自自我超越。作者:Boris Cyrulnik。譯者:謝幸芬、林德祐。出版社:心靈工坊。

(8)
醫院裡的哲學家(Troubled Voices:stories of ethics & illness)。作者:李察.詹納(Richard M. Zaner)。譯者:譚家瑜。出版社:心靈工坊。

(9)
救救正常人:失控的精神醫學(Saving Normal: An Insider’s Revolt Against Out-of-Control Psychiatric Diagnosis, DSM-5, Big Pharma, and the Medicalization of Ordinary Life)。作者:艾倫.法蘭西斯(Allen Frances)。譯者:黃思瑜。出版社:左岸文化。

(10)
老年之書:思我生命之旅(The Oxford Book of Aging: Reflections on the Journey of Life) 作者: 湯瑪斯.科爾、瑪麗.溫克爾/編著。原文作者:Thomas R. Cole, Mary G. Winkler。譯者:梁永安。出版社:立緒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學期末書面報告 
50% 
字數至少5千,以健康心理學領域為議題開展,APA格式撰寫 
2. 
期中口頭報告討論 
40% 
平時課堂報告、意見回饋和討論(含課程討論版) 
3. 
平時程機 
10% 
期末學習心得(字數最少1千),文體不拘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書面(口頭)報告取代考試
其他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4  Overview and introduction 
第2週
9/11  Culture, philosophy, medicine, and health (1) 
第3週
9/18  Culture, philosophy, medicine, and health (2) 
第4週
9/25  Culture, philosophy, medicine, and health (3) 
第5週
10/2  Culture, philosophy, medicine, and health (4) 
第6週
10/9  Bridge Double Tenth Day 
第7週
10/16  Culture, philosophy, medicine, and health (5) 
第8週
10/23  group report(1) 
第9週
10/30  group report(2) 
第10週
11/6  group report(3) 
第11週
11/13  group report(4) 
第12週
11/20 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 
第13週
11/27 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
Unbehagen in der Kultur 
第14週
12/4  Unbehagen in der Kultur 
第15週
12/11  Unbehagen in der Kultur 
第16週
12/18  Unbehagen in der Kultur